《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》CHAPTER4 早安!我是獨立記者、公視《記者真心話》主持人君竹。 上一則故事,我們描繪了公視的官僚生態,我們發現這個組織之所以螺絲鬆了,在於它並沒有去蕪存菁的淘汰機制,人事上賞罰不明,讓員工劣幣驅逐良幣。 「清流媒體」也有「薪水小偷」?公視的螺絲是怎麼鬆掉的?
CHAPTER3|效率僵化、冗員充斥、勞逸不均…公視人接住了員工的軀殼,卻接不住員工的新聞魂、媒體魂。why?medium.com 今天,我會進一步回答: 公視員工明明都不是公務員,都適用《勞基法》,那麼是誰保障公視人即使打混摸魚,也能「大樹底下好乘涼」、賴著不走? 公視福利優渥卻姑息冗員,這跟媒體同業有什麼關係?台灣的傳播產業又會因此損失什麼? ▍故事開始 台灣媒體亂象長期為人詬病,多數人最直接的咎責對象,就是記者個人小時不讀書,卻看不見整體新聞環境和媒體老闆的私心,如何把記者逼上種種身不由己。 同樣的,公視在許多人心中是媒體模範生 ,人們也把公視的「清流」歸因於記者個人比較有風骨,卻看不見公視健全的勞動環境,如何讓員工理想發芽茁壯。